关闭 评论共15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者:有话直说 评论时间:2012/10/28 12:06:35

水泥钢筋的小洋房建成之日,便是二.四队旧址灰飞烟灭之时!信不信由你。



    评论者:563 评论时间:2012/10/28 22:33:31

小洋房的位置是在二四队的篮球场上,相片所见墙壁上有黑板的白色房子才是二四队的前排宿舍。当年我们每天面对黑板列队,早请示,晚汇报,三餐祝,庆祝最新指示的发表,听工宣队的训话......那黑板与我们共渡了近六个年头的时光,忘记得了么?

相片中所见的宿舍第二间房子的窗子下,曾经存放过一条大木头,被淸化兄称之为“白托”。淸化兄还记得否?



    评论者: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2/10/29 15:57:07

   非常高兴563兄以新脸孔出现。本人文革初是重新开拓陈洞先头部队的二十“勇士”之一,未曾记起563兄所述的“白托”,请多多指教。 《现在的二、四队址》让人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感慨。其中滋味是苦是甜各人自知。



    评论者:563 评论时间:2012/10/29 20:55:45

哈,果然是旁观者清,清兄作为当事人倒忘掉了。记得是在文革的逍遥期间,清兄跟李煌对着那木头笑谈昂居事。说是在山上发现一棵树,以为是黄檀,大喜,砍了就扛回来,作为制作木工工具的材料。可是在风干期间越看越不像,也搞不清是什么品种,反正是白扛了一回,故名“白托”。



    评论者: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2/10/30 15:44:08

   563兄:你吓死人是要偿命的!一用563名,红卫兵时期的115兵团之类的名字;二手中有揭发材料,证明清化佬是“白托”——白色的托洛茨基——托派;三物证还藏在“宿舍第二间房子的窗子下”的木头里。有人证物证,时间地点清清楚楚。如果是在文革“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日子里,本人一定会被斗得“永世不得翻身”。幸好“揭发”迟来了四十四年。哈哈!跟你开个玩笑,你是谁?



    评论者:563 评论时间:2012/10/30 21:11:57

清兄,请做一道填充题:563是取自一首进行曲第二小节的后三个音符,该小节共五个音符。若能把前两个音符填上,必知道563是谁,有印象吗?



    评论者:C.. 评论时间:2012/10/31 10:30:15

在二.四队能将"123“(音符)飞天遁地的,除了  "老朱“没有别人了。



    评论者:小C 评论时间:2012/10/31 15:49:36

C君:这次真的做了回福老C了。“案”结得有点靠谱!



    评论者:清化佬 评论时间:2012/10/31 18:50:00

  多谢双C侠指点,我睇五五波。一未按进行曲思路填上音符就得出答案,有白撞之嫌。二猜谜一样的名字,其峰回路转的过程比其结果更有趣。三见面打个招呼就报上名来不是563兄的本意。



    评论者:563 评论时间:2012/10/31 22:25:04

清兄,前文说的第二小节应为第三小节,该小节对应的野歌词描述了一项体能操练,野歌词指非正版,当年小学生们自创的,例如:潭潭转,撑只船,个个都落农村。叙述至此,无异于自报家门矣,若未能晓,563就此隐着罢。

上面文字转移了斗争的大方向,本是追踪“白托”事件,是或不是,清兄尚未作结论。该木头具体放在第二还是第三间房子的窗下已模糊不清,但其名称是听清兄提及多次,以为真有其木,在心目中视为“白柁”了好一段日子,直至后来清兄的解释,方知“白托”。


关闭 评论共15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