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始兴情怀   [关闭]
 
儿子的始兴世伯(四)勤劳巧脱贫

文章来源:创作  作者:清化佬  提供者:清化佬  日期:2015/3/15  察看次数:1281

    我在隘子干的是包装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掌握了其他工种的一些基本知识,常自个儿偷着乐。转眼间己经是深秋季节,香农们陆续下山,生脂收购进入淡季,我们松香车间的工作量反而增大了——返工结晶香:要将旺季未来得及处理的结晶松香一箱箱抬回炉前拆箱、碎香、扛上炉顶投入甑内、熔化、放出、重新钉回原木箱、再包装……每天我都累得半死(其实老师傅更辛苦)。经过四人团结协作,最终艰难地完成了本炉全年的任务。其间,我曾请教过李生师傅和厂部前来支援的牟技术员:如何防止结晶香的产生?他们都说这是松香生产中的世界难题,还鼓励我以后有机会要多实践、多研究。我想也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留待以后慢慢探讨吧。

    谢过了蔡明正站长留下我当收购员的邀请,回到县城厂部的木箱车间重新扛起大木头时,己经是初冬季节了。肖光汉好像是盼着我回来一样,刚到厂就通知我星期天中午去他家吃饭。星期天我来到他家,见门前地坪上己摆放着一张方饭桌、三张板凳,堂兄笑眯眯地正在摆弄着盆碟碗筷,看见我的到来就大声招呼:“光汉,客到!”肖光汉从屋里走出来,示意我在背向门的板凳就坐,说:“好,我们吃饭!”我问:“伯母、嫂子、孩子们呢?”答曰:“嫂很忙,母亲、孩子在后堂。”这就奇怪了,两次到他家里吃饭,为什么只有男人相陪?是传说中“女人离枱三尺远”的封建礼教?也不好意思一问再问。

    他家又杀猪了,我看着桌中央那盆诱人的水煮白肉,肚子里的馋虫早已“大闹天宫”了。于是,我们三人就在地坪上吃开了,其间有人前来与光汉商量一些事又匆匆离去。吃着吃着我发现方饭桌抖动起来,一会儿坐着的板凳也被用力推了两下,低头看去是一头约两百斤重的大白猪用庞大的身躯轻轻地擦着板凳脚。我脱口而出:“哇!好大的猪”。光汉望着大白猪微笑着(认识两年多来第一次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说:“它是回来找食的”,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从木架上拿了些青菜叶给猪吃。我回头看见他母亲在门口旁边,正调配着一大盆猪食。

   “为什么杀了猪还有大猪?”这一问把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以前抱一只梅花猪崽回来养一年才出栏,现在拉两只白猪条(正在长身体的中猪)回来养半年就可以出栏,其重量顶原来的三头有多。而且大白猪生、熟饲料都吃,省燃料省人工。他又说,泔水青饲料由孩子们收集、粗糠由粮管所的堂兄代购、酒糟由食品厂的郭阿姨(松香厂郭技术员调到了食品厂)帮忙。这样购买饲料养猪投入大,回报也大。我夸他有商业天才,他说少年时就替母亲上街卖油条,是贫困的家庭迫出来的。

   当时农村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将个人的商业活动说成是“投机倒把”:那些食人间烟火却不讲人话的大小“神仙”们搞的是“一户养三只鸭是社会主义、养四只以上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农民拿几个鸡蛋到集市换食盐、火柴,也要出示“赶集证明”才获准放行;在农村里生火做饭时到邻居处借火,而舍不得用一根火柴支的家庭不在少数。苛政之下,在广大农村中,能购饲料养大猪的,百里挑一。他家一年能出栏四头大白猪,简直是“人间奇迹”!用一个“巧”字,恰如其分。多么希望他家能早日脱贫。天蓬元帅:请你多赐些微笑给肖家吧!南无阿弥陀佛……[待(五)续]

 


   文章评论  (共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你的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请换一张 (输入计算结果,点击刷新验证码)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charset=gb2312